监管再辟谣:抗糖≠抗衰
2022.10.11    记者:Kuroko
分享至:
新闻简介:抗糖化妆品仍是噱头?

有目共睹,基于抗衰的产业高端化升级,是当下化妆品行业发展的主要侧重点,在此情况下,许多商家开始将“抗糖”与“抗衰”划上等号,逐渐将于抗糖化作为产品研发及宣传重点,掀起“抗糖”风潮掀起,企图借由差异化定位在抗衰赛道弯道超车,也成功打响概念影响大量消费者,但实际上,“抗糖”概念自创出以来就饱受质疑,直至目前,“抗糖”的功效评价标准也尚未统一。

2022年10月9日,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抗糖”化妆品真的能抗衰老吗?》为题再度辟谣,再度声明抗糖实际无法与抗衰划上等号。

1.jpg

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收载的原料中,硫胺素HCL(维生素B1)、烟酰胺(维生素B3)、吡哆胺(维生素B6)、维生素C、肌肽、绿原酸、硫辛酸以及姜黄、绿茶、大蒜、洋葱、甘蓝、柑橘类水果、番茄、欧芹、豆类、葡萄等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化妆品产品实现抗糖化功效的活性成分。

但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强调,目前文献报道中对上述种类原料及活性成分进行抗糖化功效研究大多为体外细胞试验所得,实验结果并不能等同于人体使用结果,其功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抗糖宣称产品,实际系由植物提取物原料及其活性成分复配而成,抗糖化仅是其功效之一,对外宣传效果也与祛斑美白、抗皱等存在重合,无论是在成分上还是效果反馈上,都不具备抗糖化的专属性与独特性,产生的功效作用也无法排除是其他宣称功效效果所致。

正因为此,化妆品“抗糖化”的人体功效检验方法尚未得到总结,业内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抗糖化”功效评价标准,这意味着尚无研究可以直接证明,抗糖化护肤品及保健品能有效地抗糖。

不仅于此,抗糖概念与抗衰概念也有着本质上的区隔。

科学研究表明,抗衰包括但不限于抗糖化和抗氧化,其中,抗氧化是目前化妆品的主要抗衰方式。

抗氧老根本在于控制自由基的生成。

自由基能够降解真皮组织中胶原蛋白,引发胶原纤维断裂,破坏真皮结构,催化黑素细胞活性,让肌肤产生松弛、皱纹等问题,导致皮肤暗沉、色斑,化妆品产品通过成分配伍作用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就能够延缓肌肤衰老现象。

抗糖化根本在于控制AGEs的生成。

简单来说,AGEs可看作是还原性糖(如葡萄糖,人体摄入食物经唾液淀粉酶等分解后主要产生物质)与胶原蛋白结合产生的物质,学名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导致肤色暗沉,从而加速衰老。

2.jpg

从理论上看,抗糖确实能够起到抗衰作用,但在人体内,糖化是一个持续不断发生着的不可逆的反应,目前尚无研究表明,在人体使用抗糖化妆品,能够逆转AGEs生成,从而实现抗糖效果。

此外,沈阳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韩秀平曾在工人日报的采访中表示,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中青年女性,糖化终产物会被代谢掉,无需特意“抗糖化”。

相较于使用未得到功效认真的抗糖化妆品,消费者更应该聚焦“糖化”的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降低自身的血糖浓度,减少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动物源性食物、油炸类食物的摄入,减少吸烟频率或戒烟,从根本上降低人体内AGEs形成,实现抗糖抗衰效果。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胡云峰就此表示:“抗糖化产品噱头大过实际,不值得推荐。”

东耳观点:抗糖与抗衰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能够直接划上等号。且就目前研究进度来看,通过抗糖化妆品实现抗衰效果必要性及优先级较低,尚无功效评定标准及功效检验方法。

从产品实际效果来看,抗糖抗衰尚不如抗氧抗衰,于品牌而言,在监管不断趋严下,将抗糖与抗衰等同后进行宣传有虚假宣传之嫌,品牌应加大自我约束,以免自误。

【版权提示】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kuroko
记者
文章总数
最近:

美美与共 东耳文传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永康街697号

邮箱:mucheng2009@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东耳(金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12027953号-5

  • 微信公众号
  • 东耳头条号
关注我们: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
  • 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