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李小璐抖音首次直播带货,和罗永浩一样,抖音给予了很多流量支持,包括开屏广告、短视频作品精准投放、直播预热等,首秀场消费者很争气,一场销售额2000万+,几款主推产品均售出万件以上。然而,和陈好看一样看过直播的朋友都有种明显感觉:不怎么说话的李小璐像是直播间里的局外人,而她身边卖力解说的女主播更像是“李小璐”。
或许是评论区关于其家事的讨论太多,刷屏太快,她基本上没有回应任何直播消息,只是微笑一下、撩撩头发、配合另一位主播附和几句,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与她在抖音打造“重新出发 为了生活”的正能量人设大相径庭,甚至有为了快速获得收入而不得不放下身段的轻慢意味。更有甚者,4月22日李小璐抖音直播第二场,谈笑了几分钟便长时间冷场,做了下一场带货的预告后在屏幕前多次发呆,直至十几分钟后下播。真的忍不住要问问:李小璐,你把直播当什么?据《“带货经济”从业者现状观察》报告调查显示,近4成的“带货经济”从业者每天平均工作8—12小时,17.8%的主播最长连续直播10小时以上。花椒直播《网络主播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每月直播15次以上的网络主播平均月收入为9975元,月直播22次以上的网络主播,月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网络主播为了在直播中呈现新鲜优质的内容,“不掉粉”甚至“圈粉”,主播们往往一睁眼就要“刷手机”,关注各类搞笑段子及热点话题;互动中的搞笑模仿,受到差评时的继续保持微笑。某知名百强连锁老板在接受东耳采访时曾说,为了准备直播,他们的主播甚至把历史典故都背下来,关于产品的资料稿背的滚瓜烂熟,长达6.7个小时的直播,有问必答,不冷场。曾几何时,低俗类直播令“主播”这个身份多了贬低意味,而新消费环境下,购物场景和购物边界持续模糊,带货主播们为了抓住线上线下融合的红利,苦练口才、经营私域、经营圈层关系,哪怕是李佳琦这样的头部主播,在走红之前也要日试几十只口红,才能积累下看一眼妆容就猜出口红色号和品牌的功力。犹记央视曾采访过一位藏族姑娘,2年前的她和许多生活在川藏交界的藏民一样,家境贫寒,而她从学拍视频、发视频开始,一步步到带领村民直播卖山货卖松茸,去年的采摘季和售卖季,5个月的时间她和村民一起挣下300多万元,这是以前全村劳动力几十年都挣不来的钱。而山路险阻,他们空着肚子采摘,饭也来不及吃,手脚伤口不断。没有什么成功随随便便得来,除了拼命努力别无他法。我相信从小学习表演,几十年演绎生涯的李小璐更应该明白。罗永浩直播首秀结束,微博热搜频频,多半表示其带货不专业,词汇太少,只会说几句话,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可了他躬身入局的态度和决心,为了卖剃须刀刮掉留了多年的标志性胡子;不小心报错品牌名90度鞠躬,多次道歉;邀请昔日的竞争对手进入直播间,大夸别家产品更好。有人说这是成年人的辛酸,为了责任不得不为,陈好看更觉得,这也是成年人的选择,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那就要有潜心学习、努力做好的态度。相比李小璐在直播前说的“为了生活”,陈好看没看出来,消费者也没看出来。一只口红,李佳琦可以形容成“奶油质地、葡萄男孩、银河挂在嘴上”,语句中充斥着令人遐想的美好空间,而李小璐生硬的三个字——“豆沙色”,一个字也没多。或许是身处美妆行业的关系,陈好看见过太多真的“为了生活”的主播,下午一点开播,播到晚上8.9点,就算在线人数几十几百,照样笑容不断,也绝不冷场,她们才是“为了生活”。或许李小璐不用心的表现,是内心不认同她会一直做主播这份职业,也不认同主播这个身份。看直播前,陈好看想冠以她一个品牌品宣人的角色,但可惜,她沉浸在未来还能继续走红的梦中,面对身边滔滔不绝、有些抢戏的搭档,只能微微笑一下,附和着说一句“对”,像一位受邀来到直播间的嘉宾,殊不知这是消费者是冲着她的表现进入直播间,冲着她购买了产品。用一句直白的话:如果你把直播当跳板,可以,那请你表现得专业一些,尊重你的职业还有那些拼命努力的同行。从李小璐的直播中,陈好看有种预感:过剩的流量经济将要殆尽。面对不专业的明星主播,观众会有审美疲劳的一天,而无论是实体零售还是电商企业,不断努力进步的专业BA,将会在“播商经济”中展露更大的头角,相信这也是行业和市场一种趋于自愈的理性修复。那些年用伤客积累下的财富,未来一定会在培养人才中大笔花费,而那些有培养意识的企业,也将跑赢这场比赛。最后的最后,李小璐说“我只是千千万万女人当中的一个普通女人”。不,你根本没有她们努力。而那些真正努力,却只是输给流量的主播们,陈好看想为她们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