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壹览商业报道,今年以来,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集团持续裁员。据其文中所说,多位接近企业的人士透露,这轮裁员从年初就开始启动,涉及集团总部人事部门、各地市区销售体系、线下OTC渠道、后端运营支持等多个岗位。
而在小红书上,也有内部人员爆料,薇诺娜杭州直播团队将近10人全部被裁,只留上海直播部分。
据一位接近贝泰妮集团的业内人士向壹览商业透露,今年是贝泰妮提出“转型合规”战略的第一年,但各项业务指标和数据“均未达预期”。在此背景下,贝泰妮不得不通过压缩人员成本、提升人效等方式应对压力。
01.
当2012年,贝泰妮核心品牌薇诺娜成为第一批入驻天猫的品牌时,或许也没有想到在几年后会助力贝泰妮成为“功效护肤第一股”。
2023年7月,贝泰妮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振宇公开表示,过去十年是国内电商发展的黄金时代,“只要搭上电商这班车,就等于坐在电梯里向上走,无非我们跳得更高一些”。
而就在不久,郭振宇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电商红利已经消失了”。
贝泰妮近两年的财报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趋势。
财报数据看,2024年总营收57.36亿元,同比仅增3.87%,创上市以来最低增速;2025年Q1营收9.49亿元,同比暴跌13.51%。 核心品牌薇诺娜营收49.1亿元(占集团85%),同比下滑5.45%,增长彻底停滞,而子品牌(如薇诺娜宝贝、瑷科缦)虽增速超200%,但基数过小(仅数千万规模),无法弥补主品牌缺口。
图片来源:苕国土鱼 侵删
除此之外,销售费用率持续攀升:2024年达49.97%(+2.7pct),2025年Q1高达56%。
而2024年财报中,彩妆版块成为其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2024年,贝泰妮彩妆品类全年营收5.15亿元,同比增速达226.48%,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9.6%。其境外市场的彩妆版块增长势头比较强势,新兴市场的增量空间成为贝泰妮当下的“扩容关键”。
截至2024年底,贝泰妮旗下的多个品牌已全面进驻泰国当地的主流美妆渠道,覆盖全泰超100家专柜,以及数十家知名医美诊所。据悉,公司还计划开设KA美妆连锁、本地知名医美诊所两类线下渠道,同时布局当地主流电商平台。
02.
曾经,薇诺娜因为高势能群体皮肤科医生的专业背书让其在OTC渠道脱颖而出,但是从2024年的财报来看,OTC渠道也不再是高增长的“蓝海”。2024年,集团线下渠道收入12.74亿元,同比下降了10.72%,占总营收比例22%。
在业绩承压下,美妆品牌对于OTC渠道的竞争愈发激烈,除了国际大牌理肤泉、雅漾之外,国内头部企业福瑞达等都开始大举进军OTC渠道。
福瑞达生物股份宣布2025年将覆盖10个千万级药店连锁的计划,并配合推出100个“妆药食”SKU;连续举办五届的医药零售业大会。群狼环伺下,薇诺娜线下收入连降,传统护城河被一口口啃噬。
不过这两年贝泰妮在渠道方面也有不少的探索之举。
2024年,贝泰妮在抖音系、京东系第三方平台的营收分别为8.27亿元、5.27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0.96%和40.69%。在淘天之后,贝泰妮也在探索平台平衡之道。在线下,贝泰妮新开出179家直营店,在OTC之外,挖掘更多触达消费者的实体渠道。
此次贝泰妮裁员集中于直营相关岗位(销售、OTC、运营),有行业内人士指出此举目标是将“内销转大包”,借鉴欧莱雅的轻资产分销模式:货物交由代理商铺货,总部聚焦研发与品牌。
在这种模式下,裁掉冗余人员、减少直营开支,或许是当下利润承压下最直接、最快速的“止血”手段。而且向代理商批量出货可快速回款,缓解库存压力,但是品牌对于渠道的把控力会大大下降,代理商可能压价、串货,引发价格战,损害品牌溢价。
东耳观点:此次贝泰妮若轻资产转型成功,可重获现金流与效率;若失控,则可能陷入渠道混乱与品牌贬值的恶性循环。这场“药妆茅台”的生死改造,结局仍取决于战略定力与执行精度。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