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总数超标470倍、知名品牌“落马”,48批次化妆品被通报
2025.11.18    
分享至:
新闻简介:兰亭科技、牛尔被提及

11月1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48批次化妆品不合格通告。这份通报中,不仅有默默无闻的小品牌,更出现了知名企业和名人自创品牌。

这些不合格产品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哪些品类是重灾区?知名品牌为何也上榜?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此次通报内容。


01.

不合格化妆品全景图

微生物污染成为重灾区



本次通报的48批次不合格化妆品涵盖了护肤、洗发、染发、防晒、足浴等多个品类,从生产企业到销售终端,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经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品类分布:护肤与洗发是重灾区

从产品类型来看,此次通报的不合格化妆品中,护肤类产品占比最高,其次是洗发护发类和染发类产品。具体来看: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5434_849.png

  • 护肤类产品(包括面膜、精华、乳液、面霜等)共18批次,占总批次的37.5%

  • 洗发护发类产品共11批次,占22.9%

  • 染发类产品共7批次,占14.6%

  • 足浴粉类产品共8批次,占16.7%

  • 防晒类产品共4批次,占8.3%2. 质量问题分类:微生物污染最为严重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5439_384.png

从不符合规定的项目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菌落总数超标:共23批次,占47.9%,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 成分比对不符:共13批次,占27.1%

  •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等防腐剂超标:共6批次,占12.5%

  • 丙烯酰胺超标:2批次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超标:4批次

  •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批次

  • pH值不符:1批次

  • 铅超标:2批次

3. 生产企业地域分布:广东占比最高

从标示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所在地来看,广东省的企业占比最高,共36批次,占总批次的75%,其次是四川、福建、上海等地。

这一分布也与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实际分布情况相符,广东一直是我国的化妆品生产大省。

4. 重灾区:菌落总数超标问题突出

菌落总数是评价化妆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此次通报中最突出的问题。在23批次菌落总数超标的产品中,超标程度各不相同,有的甚至远超标准限值。

最为严重的是广州柔姿日化有限公司生产的“Rouzi柔姿老姜润养足浴粉”,菌落总数高达470000CFU/g,是标准限值(≤1000CFU/g)的470倍;同样由该公司生产的另一批次同款产品,菌落总数也达到340000CFU/g。

其次是广州康又美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御悦堂精油牛奶浴液”,菌落总数为81000CFU/ml,是标准限值的81倍;广州蜗蜗化妆品有限公司备案、广州黛普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蜗蜗营养发膜”,菌落总数为200000CFU/g,是标准限值的200倍。

这些数据反映出部分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条件严重不达标,生产过程可能存在重大隐患。


02.
知名品牌“落马”

光环下的质量阴影


在此次通报中,最让人意外的当属几个知名品牌的上榜。这些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知名度和消费者信任度的品牌,本应是行业质量的标杆,却同样登上了“黑名单”。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5443_593.png

兰亭科技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化妆品研发的企业,其生产的“TOP TIME抗皱紧致舒缓雾化精华水”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虽然超标幅度不大,但对于这样一个老牌企业而言,生产环节的卫生质量控制出现如此疏漏,实在令人失望。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5447_633.png

美容专家牛尔创建的品牌同样未能幸免。其“焕白莹亮精华乳”因pH值不合格被通报。这款由牛尔美之本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注册、绮丽华美妆制品(湖州)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pH值检测为5.1,不符合产品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5.7—6.7)。

pH值看似小事,却关系着产品的稳定性和对皮肤的刺激性。对于注重成分配比的护肤品牌来说,这样的基础性问题实属不该。

进口品牌的光环在此次通报中同样黯淡。韩国素玳的“胶原蛋白弹力紧致面膜”菌落总数超标近5倍;日本科玛株式会社生产的“米佐晶透保湿乳1号”菌落总数超标30倍以上;意大利品牌“葆缇嘉染发膏”擅自添加未标示的染发剂成分;拉脱维亚施丹兰面膜铅含量超标……

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品牌”,在品质管控上并未展现出与其价格相匹配的水准。

防晒产品的“骗局” 尤其值得关注。广州安歌依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ANGEYI美白防晒喷雾”和广东福莱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布蕾霓水润清透美白防晒乳”,均未检出产品标示的多种防晒剂。

这意味着消费者喷洒和涂抹的,很可能只是毫无防晒效果的“心理安慰剂”。

东耳观点:此次通报,撕开了化妆品行业繁荣表象下的质量伤疤。其核心问题直指两大顽疾:一是生产环节的“失守”,菌落总数动辄超标数百倍,揭露了部分企业生产环境堪忧、质量意识淡薄的现状;二是产品诚信的“塌方”,成分虚标、防晒剂缺失等问题,已构成对消费者的直接欺骗。

面对乱象,消费者应炼就“火眼金睛”,理性看待宣传,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保留凭证。但治本之策,仍在于倒逼行业自律。企业必须明白,安全是美丽的底线。任何以牺牲质量换取利润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沉重的信誉代价。


【版权提示】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美美与共 东耳文传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永康街697号

邮箱:mucheng2009@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东耳(金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12027953号-5

  • 微信公众号
  • 东耳头条号
关注我们: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
  • 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