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有赞,杭州研发已被裁,last day。还是没想到这事轮到我了。”
囿于长期疫情影响以及电商发展受限等多方面影响,涉及零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近年裁员事件频发,收缩业务以规避风险,其中,零售服务商有赞的大幅裁员事件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自称有赞前员工的网友表示,有赞此次裁员比例疑似中台部门达到70%,新零售部门50%,教育部门全员裁撤,数据惊人,但截至发稿日有赞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据了解,早在今年1月,有赞就已实施大幅裁员的动作,裁员数量高达1500人,占整体员工数量的34.4%,且有多位接受裁员员工证实,有赞已将“人员优化”纳入2022年OKR,且职能部门和产品、技术等中台性质部门会是裁员的重灾区。
在彼时,有赞相关人士回应称是“正式开启事业部化调整”,将前台业务拆分成社交电商、新零售、美业、教育、Allvalue五大事业部,通过拆分让不同事业部更快的独立完成闭环协作,从而更好地助力商家成功。
如今看来,有赞目前的大幅裁员会是一月“人员优化”动作的延续,只是人数更高于预期,而有赞当时的解释,也难掩有赞发展所面临的颓势。
据2021年11月中国有赞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其营收为11.76亿元,同比减少9.96%,归属母公司净亏损为3.56亿元,同比扩大99.35%。
同时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有赞累计亏损已达到48.13亿元,截至发稿日,中国有赞的股价从最高的4.52港元跌到了0.190港元,市值蒸发约95.8%。
与此同时,还有两大数据值得关注。
一是快手渠道GMV占比。2019年,快手渠道在中国有赞总GMV占比高达40%,而后逐年锐减,在完成自身电商闭环后,快手电商于2021年11月15日宣布对有赞执行第三方断链操作,不再支持直播间挂有赞的第三方商品,彻底斩断了有赞曾经最大的“增长引擎”。
二是有赞的商家流失率。数据显示,2018-2020年有赞商家的流失率超过50%,而尚未披露的2021年商家流失率大概率会高于往年。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有赞的衰落是基于企业性质的必然。
有赞创立于2012年,是一家SaaS服务商,旗下涵盖有赞微商城、有赞零售、有赞连锁、有赞美业、有赞教育等产品,同时提供支付服务、采购分销、新产品旺小店、有赞企业微信助手、有赞导购助手、有赞CRM等服务。
可以看出,自诞生至今有赞都是基于微信生态的零售服务商,没有流量加持,且依赖于微信平台存在,虽然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但在行业的发展下已失去其主要的竞争价值。
直播行业的兴起的背后,是微商行业的衰落,抖音、快手等新型电商平台逐步完善的背后,是失去价值的开店工具惨遭抛弃,之于私域电商,品牌和大型商家不愿数据外泄选择自建商城,中小型商家技术需求不高追求更低开店成本,与微信平台深度绑定、追求技术、相对竞品收费偏高的有赞自然处在了极其尴尬的位置。
在如此市场环境下,有赞还寄希望于技术研发的高投入带动企业增长无疑是痴人说梦。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有赞的研发费用高达4.71亿元,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研发开支,研发费用率更是从2020年的22.41%上涨到了40.05%,上文提到的数据足以证明,高昂的研发支出确实加剧了有赞的亏损。
有赞需要清晰了解,它的目标受众早已局限于中小型商家,他们的开店需求与过去有赞的认知大有不同,作为一个相对简单的网店开店工具,且体系技术早已成熟,有赞并不需要两千多人的团队进行产品研发和维护,相较之下,如何为商家引入流量、降低开店成本、辅助运营才是有赞应当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疫情反复下实体商家无法正常营业的情况下,能否帮助商家维持经验拓展商机,将成为有赞翻盘的绝佳机会点。
东耳观点:从“全面超过Shopify”到市值蒸发约95.8%、大幅裁员,有赞经历足以给到整个零售行业惊醒——忽视行业动向,错误定位目标客群及自身主要竞争力的企业,会被时代所抛弃。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此看来,有赞大幅裁员的举措或属壮士断腕,如果有赞能够找准方向作出切实改变,或许还有机会撑过零售寒冬,逆势发展。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