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来自新西兰的创新护肤品牌SNOWBERRY在第23界世界皮肤学大会亮相,引起了想要填补CleanBeauty领域空白的快消巨头宝洁注意。
2018年2月,宝洁正式收购了SNOWBERRY,并把中国作为SNOWBERRY全球化的第一站。
2019年,SNOWBEERY在上海举办了首场中国体验官见面会,正式宣布进军中国市场。
短短3年后,SNOWBEERY已经关闭了天猫官方店铺,在京东与淘宝等平台销售打折产品,似乎已经退出中国市场。
据悉,在其他流通渠道,SNOWBEERY从2021年起就在清仓,2022年上半年诸多C店已经大面积清货,定价四、五百的产品现在卖到了两位数,高端品牌变跳楼价。
在多数关注美妆趋势的消费者印象中,SNOWBEERY是最早将蓝铜胜肽及纯净美妆引入中国市场的品牌,而其却在蓝铜胜肽遍地开花、资本加码纯净美妆时退出中国市场,何以至此?
01. 先踩于风口 却未抓住时机
据了解,SNOWBEERY由新西兰化妆师Soraya Hendesi创立,始终秉承“Made from nature,boosted by science承自天然,科学焕肌”的品牌理念。因此,SNOWBEERY品牌的产品均不含石油化学品、硫酸盐、人造色素、有机硅、乙二醇和防腐剂元素。此外,除了蜂蜜和养殖珍珠外,SNOWBEERY的产品也不包含任何动物成分,并且不会在动物身上进行产品测试。
据品牌官网介绍,SNOWBEERY是首个每款产品都获得CarboNZeroCert™认证的新西兰护肤品品牌。经CarboNZero™认证,意味着SNOWBEERY公司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都登记在册对外公开,坚持0碳生产和可回收包装的绿色发展理念。
然而,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刚好碰上全球疫情,为国外品牌在本土市场经营增加难度,并且SNOWBEERY定位纯净美妆,还需要在开拓市场中对消费者展开全新的认知教育,打好基础,这对品牌来说无疑都是需要完成的挑战。
初始,其围绕蓝铜胜肽做出的市场营销是有效的,在2020年品牌已经超额实现了既定目标,实现了将近3000万元的销售额。但其定位高端却尚未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坚实品牌认知,“平平无奇塑料瓶身、气味像原料桶、定价太高”都成为消费者接受其品牌定位路上的绊脚石。
并且,在这段时间内,国货美妆开始发力,丸美、韩束、OGP等品牌开始深耕蓝铜胜肽成分,以性价比更高的姿态出场,进一步挤压了SNOWBEERY的市场。市面上热门成分几月一更替,面对更多的功效选择,消费者也不再被单一成分吸引。另一层面,时下流行的“猛药”功效护肤对温和安全定位的SNOWBEERY也不甚友好。
在被其他品牌围堵后,SNOWBEERY的产品更新、后端研发及高端形象巩固等工作并未跟上市场,综合因素之下,SNOWBEERY在中国市场再无竞争力。
02. 爱吃老本的宝洁亟待突破自我
SNOWBEERY在经营不善后迅速清仓离场,对于宝洁来说是及时止损。以全球化品牌收购策略壮大的宝洁不会死磕一个品牌,而是始终在“买买买”的路上。2022年11月的进博会上,宝洁就携旗下三个新品牌亮相:新锐益生菌护肤品牌TULA图拉、天然护肤品牌FARMACY、高端护发和生活方式品牌OUAI。
纵观宝洁的发展进程,在品牌收购策略指导下,其先后收购了制造“潘婷”(Pantene)、“玉兰油”(Olay)以及Vicks心肺疾病保健产品的Richardson-Vicks公司,扩展医药保健用品市场。
之后又购买了Mefumucil、Dramamine和IcyHot三种品牌,成为最大的非处方类零售成药制造商。
收购了欧洲的Blendax系列产品,包括Blend-a-med和Blendax牙膏,购买Noxell公司和它的“封面女郎”(Cover Girl)、Noxzeme和Clarion品牌,进入化妆品和香料生意行业。
2008年、2011年和2012年是宝洁的巅峰时代,营收均突破800亿美元。高增长主要源于收购品牌数量的增加,数据显示宝洁曾一度拥有超过300个子品牌。公开资料显示,宝洁通过“内生+外延”逐步发展成如今的五大细分部门,即美容、修饰产品、卫生保健、织物护理和家庭护理、婴儿护理和家庭护理。
在强大的组织架构下,依靠SK-II和OLAY稳定美容部门江山后,开始了吃老本之路。除了招牌的大单品及明星成分,品牌更新产品线几乎都是复制粘贴,很少做出突破。在中国市场进入高端品牌厮杀阶段后,坐吃山空,两大品牌的地位不再稳固。据宝洁2022财年财报中显示,SK-II在大中华区的销售已经下滑,美妆业务版块整体增幅更是受到SK-II销售额下降的拖累。
近一年来连续的高端品牌收购行动,或许就是宝洁走出舒适区的先行棋。在完成三个品牌的收购后,宝洁成立了专业美妆部门,再次做出对美妆市场的投注。
东耳观点:1988年,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从此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宝洁抢占了时代红利,一时在中国市场风头无两,也侧面印证了中国市场对于其重要程度。
但近年来,宝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不断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22财年,宝洁在大中华区的有机销售额同比下降了4%,四季度下跌了11%。且今年以来,宝洁频频陷入营销争议,最近一次辱女风波被罚款70万元,这些奇葩出圈方式也在不断挑战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
在选择极大丰富化、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摸准消费者脉搏的运营思路必不可少,僵化的管理模式难以支撑品牌的创新与成长,对产品、渠道、营销的控制决定着宝洁未来将重归峰顶还是默然沉寂。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