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香港美妆零售巨头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莎莎国际”)公布积极盈利预告。据集团初步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显示,预计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将达约4850万至505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240万港元大幅增长50%至56%。

值得注意的是,莎莎国际业绩扭亏为盈、盈利状况显著改善的态势,与其退出中国内地线下渠道的时间线高度重合。这或许表明在消费市场内卷背景下,优化渠道结构以提高盈利能力的方式,将成为决定化妆品零售企业盈利表现的关键因素。
01.
关闭内地线下门店
专注线上效果初显
从业绩表现来看,莎莎国际选择退出内地线下市场的决策,已有所成效。
在此次发布的正向盈利预告中,莎莎国际明确表示盈利录得显著提升主要受惠于三点:
一是莎莎国际核心市场香港及澳门特区旅游经济的复苏,提升了当地客流量;
二是莎莎国际推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购物礼遇,成功吸引客流,提升消费欲望,成功提升相应区域业绩;
三是因应中国内地零售业态的发展,关闭线下店铺,改为专注发展线上业务的策略,加强了集团的盈利能力。

这些说法在莎莎国际近期财报中得到了印证。
2025年10月6日发布的第二季度未审核销售数据数据显示,莎莎国际期内整体营业额录得1030.8百万港元,按年上升8.4%,其中线下销售占主导的港澳市场表现突出,营业额达791.9百万港元,增长10.2%,同店销售和每宗交易平均金额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这表明官方所述的港澳因素确实在推动业绩,与之相对的是,内地业务的转型同样影响重大。
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年度财报显示,莎莎国际内地业务已显疲态,营业额同比下降10.5%至5.21亿港元,其中线上渠道占比80.3%,微增0.6%至4.18亿港元,而线下渠道占比19.7%,暴跌38.2%至1.03亿港元,成为业绩主要拖累。
2025年4月1日至6月30日止的季度报告显示,由于中国内地零售市场以线上为主,莎莎国际于期内关闭所有线下店铺,集中资源专注发展以跨境电商为主的线上业务,尝试以轻资产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长远经济效益,期内线上销售录得109.2百万港元。
7月1日至9月31日间,莎莎国际内地线上销售虽同比下跌3.5%至117.9百万港元,但盈利能力却按年上升,呼应了最新盈利预告中“关闭线下门店专注线上”的理由。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业绩向好与关闭内地线下门店的关联不仅体现在成本削减上,更源于资源再分配后的协同效应,有助于企业止损并集中资源发展。
02.
曾凭借“平价大牌”高速发展
难抵市场变迁
对于退出中国内地市场的原因,莎莎国际曾表示因内地线下门店因数量不足无法形成规模经济,而线上趋势加速,企业需要作出调整。事实上,这一决策也与其长期发展策略的高度依赖,无法与行业趋势同步发展有关。
据官网资料显示,莎莎国际成立于1978年,最初为面积仅40平方的化妆品柜台。得益于“一站式美妆平台”的企业定位,莎莎国际在在品牌与产品资源分散的消费市场中,占据了显著的供给优势,同时,其通过以低于百货公司20%-50%的价格销售化妆品代理品牌的平价策略,也赋予了自身高性价比的属性。

在此前提下,莎莎国际虽然毛利率较低,但依然能够以平价产品吸引顾客进店,以高客流构建正向循环,推动企业盈利。
莎莎国际在上个世纪末采纳这一发展模式,无疑是领先时代的,这使其得以在1997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并迅速将业务拓展至澳门、中国内地及东南亚。
2005年,莎莎国际成立莎莎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内地美妆零售市场,同样采取其无往不利的“大而全”、“平价大牌”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即使步入电商元年后,也能够通过自身与各大品牌的长期合作,成功向线上平台拓展。
但伴随着内地美妆市场的超高速发展,莎莎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不断丧失,为后续的业绩滑铁卢埋下伏笔。
首先,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内地跨境电商规模迅速扩张并加速崛起,越来越多国际品牌洞察到中国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加注中国内地市场,业内也涌现一大批代运营商加剧竞争,以更本土化的运营方式经营内地市场。
这一市场趋势,直接导致了海外进口品牌及产品的价格透明化,在消费者有更多渠道比对价格、产业规模化后上游采购价格被进一步压低的前提下,莎莎国际丧失了价格优势,其缺乏规模效应的采购体量,也导致其能够采购的品牌产品变少,成本增加。
其次,莎莎国际“大而全”的平台定位已不再适应当今消费环境,其在线上缺乏价格与选品优势,使其沦为品牌的普通分销渠道;同时,在线下渠道强化数字化营销、选品高速迭代并赋予社交属性等多重内卷竞争下,莎莎国际传统的“大货架”模式也难以满足需求。

显而易见,莎莎国际的发展模式虽然依然能在香港、澳门、东南亚等规模较小且分散、发展缓慢的市场取得成功,让其能够在摆脱疫情影响后快速在该部分地区零售复苏,但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中国内地市场。
也因为此,莎莎国际选择逐步增加独家品牌的销售组合,以实现产品差异化,提升毛利率,同时选择“砍掉难以适应的短板”,决定有序关闭中国内地市场所有线下店铺。
在化妆品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和数字化转型的当下,莎莎国际的案例为其他零售企业提供了宝贵借鉴: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盈利能力比规模化更关键,拥抱变化,平衡线上线下,聚焦优势能够谋求发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