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号来了!原料备案再按“加速键”
2024.03.05    
分享至:
新闻简介:爆发式增长

近日,一款新原料——明胶交联聚合物在国家药监局完成备案,备案人为深圳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深圳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人员归国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深圳市宝安科技创新园。公司面向人体组织创伤修复和器官修复再生这一临床重大需求,聚焦生物活性植入类生物医用材料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刚进入3月,这已是今年的第17号原料。不难看出,原料创新作为化妆品研发创新的源头,已成为行业发力的重中之重。

01.

“备案热潮”持续

国际和本土企业积极备案

微信图片_20240304150056.png

2024年截至目前,维琪科技、华熙生物、贝泰妮和莹特丽都已备案两款新原料。

其中,作为原料备案的佼佼者,维琪科技所备案的两款原料分别为β-烟酰胺单核苷酸和β-丙氨酰羟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苄胺,前者被称为NMN,作为一种抗衰类原料,除维琪科技外还有华熙生物和敷尔佳等8家企业进行备案。目前,β-烟酰胺单核苷酸这一原料共备案了10次。

据公开资料显示,NMN是一种在人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也是生物体内产生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前体。科学界一些研究表明,如果能给人体补充NAD+或NAD+的前体物质(β-烟酰胺单核苷酸、烟酰胺核苷),则能够有效逆转衰老过程,达到延长寿命的结果。虽然其效果在小鼠实验中已有体现,但尚未在人体临床实验中得到有效数据。

但目前,NMN在原料端的热火朝天并未传导到化妆品终端市场,毕竟原料备案后还有三年的安全监测期。

除此之外,华熙生物备案的06号原料岩藻糖基乳糖是目前国内首个通过化妆品原料备案的母乳低聚糖类原料。在2023年下半年,国家卫健委批准岩藻糖基乳糖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值得注意的是,莹特丽在今年的1月25日完成了首个化妆品新原料完成备案:双羟基乙基PPG/PEG-7/4二氰甲基噻吩偶氮甲苯胺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酸酯,主要作为彩妆、护肤、个人护理品的分散剂使用。莹特丽共有二款新原料完成备案,其都为化学原料,另一个备案原料为双-1,4(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酰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丙胺基)蒽醌是一种聚合物,目前尚未公布技术要求。

02.

植物提取物是一大热门方向

梳理2024年今年的原料备案情况可以看到,植物提取物是其中一大热门方向。HBN母公司深圳市护家科技有限公司备案的两色金鸡菊花提取物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HBN完成备案的首款新原料。

公开资料显示:两色金鸡菊又名天然植物雪菊、双色金鸡菊、蛇目菊等,是中国的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新疆昆仑山地区。该原料以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的花为原料采用水提工艺制得,其主要类别成分为黄酮类、多酚类、糖类,在化妆品中作为保湿剂和皮肤保护剂使用。根据品牌资料,这一原料经体外功效评价研究数据验证了其具有保湿、皮肤保护(舒缓、修护)的功效。

另外,贝泰妮备案的两款新原料短莛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提取物和荔枝草(SALVIA PLEBEIA)提取物也同属于植物提取物,是其长期扎根中国特色植物原料研发的又一研究成果。截至目前,贝泰妮总计有五款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成功。

仙婷(广州)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最新备案的塔凯榛桐(CARYODENDRONORINOCENSE)籽油,又称 Cacay 油,是一款天然植物油类原料,具有良好的保湿、抗皱效果。

不仅是今年,梳理过去几年的原料备案情况也能看到植物原料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肽研社信息,在2021-2023年的原料备案中,化学原料仍是主要的产品备案类型,但生物技术原料、植物原料紧随其后、潜力巨大。

如下图,化妆品新原料以化学原料为主,数量达31款,占比45%;生物技术原料备案12款,占比17%。安全性高、功效温和的植物提取类原料备案10款,位列第三,占比14%。

可以看到,植物新原料备案数从2021年的0个到2023年迅速提高到10个,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不管是品牌还是原料商,都在纷纷加大研发力度,结合中国特色植物资源研发新成分。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数据显示,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化妆品已使用原料8972种,其中植物类原料近3000种,约占三分之一,中国在植物类原料的应用和创新方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植物原料的种类众多、故事性强,助力品牌在差异化建立和技术壁垒打造上有更多的着力点。而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效精度提取、发酵、生物合成、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植物囊泡等高科技技术的融合,有望助力中国特色植物原料建立全球性优势。

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植物提取物而言,安全性、功效性和稳定性是当前的主要挑战。尽管植物原料在化妆品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但其实际应用中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未来一段时间内,植物提取物功效的客观评价方法及其相关标准将成为行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03.

新原料备案大大提速

品牌自研原料大势所趋

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由2021年备案的6款增长至2023年的69款,复合增长率达126%。

微信图片_20240304154748.png

在2021-2023年备案的117个化妆品新原料中,“企业类别”数量构成情况是:原料企业遥遥领先,共有90个,占比76.92%;品牌企业奋起直追,共有25个,占比21.37%;美妆ODM代工企业,仅有2个。

功效性的创新原料是立足之本,可以看出,美妆上游的原料商一直致力于基于底层技术提升创新力。并且,越来越多的品牌注重发展上游原料端。

2023年以来,就有贝泰妮、珀莱雅、华熙生物、丸美股份、水羊生物、环亚集团等多个美妆企业入局或加码原料赛道。

并且,2023年的备案新原料主要来自本土企业,数量达53款,占比77%;国外企业在华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有16款,占比23%。

另外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成分”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545.7亿元;2023年1-8月,中国成分化妆品销售额同比上升9.3%;预计5年内将翻倍至1000亿元。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功效成分研发下半场,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走上技术创新的自研道路。

这也与目前的趋势相符——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精准护肤趋势报告》显示,产品功效、安全安心、成分是精准护肤用户在选购护肤产品时主要考虑因素,这就要求护肤品牌所研发产品有明确的护肤功效;除产品本身之外,消费者同时希望护肤品牌拥有较的强研发实力、临床功效验证以及经专业机构认可的科研成果。

东耳观点:2024开年才两月有余,新原料备案便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原料研发已成为品牌的“必争之地”。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自主创新放在重要地位,追求在原料层面实现创新突围。

在行业卷研发、卷成分、卷创新的浪潮下,探索“原料自研”不仅可助力本土美妆业打破垄断格局、摆脱进口依赖,更有望通过构筑技术壁垒提升竞争力、谋求行业突围,进入产业高质量成长新阶段。

【版权提示】

东耳文传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614638114@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美美与共 东耳文传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永康街697号

邮箱:mucheng2009@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东耳(金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12027953号-5

  • 微信公众号
  • 东耳头条号
关注我们: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
  • 跳过